![]() | ![]() |
12月31日上午,溫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鄭煥東來到溫州外國語學校,向全體教職工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溫州外國語學校狀元分校、溫州外國語小學的部分領導、教師也參加了宣講會。溫州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鐘偉平主持會議。
宣講會上,鄭煥東緊扣宣講主題,從“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及其重要背景意義”、“深入學習《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實踐要求”三個層面出發,全面系統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重點闡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成就。
鄭煥東指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準確把握“一個主題”。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上,不偏航,不懈怠。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全會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兩個確立是我們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理論飛躍,指的是百年奮斗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我們要重點關注第三次飛躍。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深刻體會黨和人民創造了“四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成就。黨和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歷史時期取得了偉大成就。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深刻把握“五大歷史意義”。包括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這五條意義,深刻凝練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對人類進步、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所作的貢獻。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深刻領悟“十個明確”和“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笆畟€明確”,主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個明確”;“十個堅持”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它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證,揭示了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揭示了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
鄭煥東強調,教育工作者擔當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必須把學習全會精神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與教育發展結合起來,與立德樹人結合起來。全市“續寫創新史、走好共富路”,奮力建設“五城五高地”,教育高地是其中的重要領域。
他以“2345”四個數字對溫州教育發展工作進行強調部署:“二”是“兩高”戰略: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水平打造教育現代化強市。在橫向上,要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在縱向上,能夠突破歷史最好成績,奮力爭先。這是打造教育高地、打響“學在溫州”品牌的總引領。
“三”是打造“三個地”:學子就學的首選地、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高地、高素質教育人才的集聚地。
“四”是實現“四個轉變”:推動溫州從教育大市向教育強市轉變、從跟跑為主向領跑為主轉變、從基本滿足向更加滿意轉變、從外延拓展為主向內涵深化為主轉變。
“五”是五個主要任務:一、抓均衡。聚焦共同富裕,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為主要抓手,督促各地政府落實教育公益屬性、教育發展主體責任,努力把學前辦好、小學辦優、初中辦強、高中辦特、高教辦精,提升各級各類教育水平。二、抓質量。落實“五育”并舉,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特別是深化課程改革、課堂變革,強化精準教學,做強全國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項目化學習改革示范區兩塊牌子,提升學生學習內驅力、自主學習力,鞏固提升溫州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省的第一方陣優勢。三、抓隊伍。統籌抓好校長、班主任、學科帶頭人等隊伍建設,通過師德師風建設、甌越教育人才培養、教師管理機制改革等工作,為廣大教師拓平臺、優待遇、強保障,讓尊師重教在溫州蔚然成風。四、抓改革。以建設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為契機,以“未來教育”體系建設為抓手,深化數字化改革,融入到教育發展、學校辦學、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打造更多創新應用場景,當好全省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的排頭兵。五、抓生態。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全面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切實筑牢教育基層黨建堡壘。強化依法治教,凝聚發展合力,維護教育良好生態。
最后,鄭煥東希望溫州外國語學校全體教職工主動融入全市教育大局,為“學在溫州”貢獻力量。做到提高站位、爭先創優;改革創新、開拓進??;潛心育人、立德樹人。奮力推動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溫州“續寫創新史、走好共富路”貢獻更大教育力量。